liang_

之前收了些链接,整理一下...

侯大大和孔导雪导、其他演员 提到两部剧和凯/歌的 文字报道


150911 今日早报专访李雪

李:很多细节确实来源于生活。比如阿城去敲明台的门,明台问“下面还是晴天还是阴天”,意思是大哥心情好不好。其实这也是拍戏时的真实写照。我脾气有点直,助理也会问“下面是晴天还是阴天”。


151009 南都专访孔笙

关于李逍遥到底是怎么穿越到《琅琊榜》去帮助梅长苏的,导演孔笙说:“我没有刻意去注意李逍遥这个梗儿。”该剧另一位导演李雪则说:“老胡在现场说,改成李逍遥吧,我觉得挺好玩的,可行,就改了。”

孔笙说:“剧本里写着要鸡蛋大的珍珠,道具就真的去做了一个那么大的,其实那个做得不好,实话实说,我觉得那个质地不好,没有珍珠的质感,而且也太大了,我就想,古时候是不是蚌也比较大,所以珍珠也比较大,哈哈哈。”

苏宅日常里,靖王和梅长苏有一段著名的“喉咙痒”台词,孔笙说:“这是李雪导演和胡歌一起商量的,问我可不可以,我觉得可以,这个戏不能一直沉重,偶尔也需要跳脱一下。”


151014 新京报专访《琅琊榜》制作团队

回应:对于这对被网友津津乐道的兄弟CP,李雪表示,拍摄中实际上已经在克制两人的感情了,并没有因为预料到观众会对此感兴趣而刻意夸大处理,“我们是在自觉地克制、跟着人物性格走向来拍的,我们不会拍得很尖锐泼辣,也不会根据观众的需求来放肆处理人物关系。”至于网友乐此不疲地自觉脑补两人之间的各种兄弟情细节,李雪笑言,梅长苏和靖王的感情也是留给了观众一个想象的空间,“我们所说的男人之间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那种感情相处方式,其实在他俩之间也有一个度。”


151108 腾讯娱乐专访孔笙

他对《琅琊榜》的“情怀”的解释:“匡扶正义的主题正好回应了当今社会的诉求。”

他带记者参观办公室里的书架,《琅琊榜》中静妃用来捣药的铜杵、梅长苏整日抱在手中取暖的手炉都收藏其中。打开手炉盖,膛中有黑色斑痕,是拍戏时烧炭留下的痕迹——“你不能让演员捧着一个冰冷的手炉,假装在取暖”。即使观众几乎不可能看到手炉中的炭,但仍不能是用现代木炭充数,必须是传统的烧制木炭,这是执行导演王永泉的要求——就是剧中“夏江”的扮演者。

量身定制戏服并非《琅琊榜》开创,早在《北平无战事》里,刘烨、陈宝国的军装就是在上海的裁缝铺子里量身定制,一人好几套,一套好几千。孔笙开玩笑,“香港TVB一件戏服穿20年,反正古装剧、宫廷剧、现代戏轮流拍,总能用上,我们一个类型就拍一次,连再穿的机会都没有。”他说,目前这些衣服已经堆不下了,要租一个更大的仓库,好好整理整理,看怎么利用起来。


151210 新京报专访侯鸿亮

但正是“不擅长”拍爱情戏的这组人马,却以《琅琊榜》中的兄弟情吸引了大批女性观众,侯鸿亮坦言,他并不排斥爱情戏,但即便是讲感情,他也依然更喜欢“生活虽然荆棘满地,但仍然不能阻止你一路高歌”式的豪情。

新京报:但是《琅琊榜》里大家也喜欢王凯和胡歌两个人的感情线啊。

侯鸿亮:他们俩的兄弟情,我觉得大家可能是当成男女之情来看,这是现代人表达方式的不同。就像《青岛往事》里,黄渤他们三个也是这样的,你就想着你这辈子要是有个黄渤这样的兄弟真是生而无憾的。这样的兄弟之情越来越少了,现在的社会大家相互之间都是防备着的,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在一起了。缺少的东西看着就会觉得很温暖,《琅琊榜》也是,身边要是有个梅长苏或者靖王这样的朋友,那一定是幸福的。


160110 影视独舌专访孔笙

改编剧本用了两三个月,海宴原来十几集就让霓凰走了,后面没再出现,我们把这个人物又拉回来了,还是想让这个爱情故事贯彻始终,其实是为了电视观众考虑,没考虑网络观众,播出后看评论才知道腐女文化,原来不喜欢林殊和霓凰,喜欢林殊和靖王,还有这种事。制作上其实是延续我们以往的常规方式。查了很多资料,服饰建筑礼仪都往唐之前走,道具往宋走,追求一种古味。我觉得《琅琊榜》的成功可能是各方面因素都赶在点儿上了,也与这些演员有关。胡歌是有书迷推荐,我们看了他试装后就没想过别人了,古装扮相确实好看。让王凯演靖王开始有点犹豫,拍完《北平无战事》我们对王凯的戏是认可的,只是觉得他好像不够壮,将军应该更壮更有力,但又觉得他跟胡歌搭起来很合适。


160317 上海电视-靳 东

(文字版好像被屏了,提及的NG内容凯凯有在其他采访中回应解释)

在《伪装者》拍摄现场,wk和hg相约拍完当天的戏份一起去喝酒


160809 南都专访刘奕君

在众多年轻演员中,刘奕君最欣赏胡歌和王凯,“因为他们懂得踩一脚刹车,不让自己冲得太快。聪明的人懂得停下来,他们在这个年龄能做到这样,是一种人生智慧。”

(很喜欢刘奕君老师的这句话 >u< )

评论(6)

热度(82)

  1.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